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一位年轻的“老厨师”——记饮食服务公司友谊校区风味小吃城屈培培

发布日期:2017-10-12 浏览量: 来源:

在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、部属高校及部属事业单位“第七届厨艺和服务技能比赛”中,还有另外一位厨艺比赛大锅菜项目的金奖获得者,他叫屈培培,是西工大友谊校区风味小吃城的一名厨师。

1987年出生于商洛的他,今年刚满30岁,却已经在厨师这一行业工作了14年。

说起他的工作经历,屈培培至今还记忆犹新。那应该从2003年说起。当时初中毕业的他,一心想学厨艺,就在老家当地的“商洛新潮技术学院”学习了半年的烹饪技术。半年后,学校把他分配到翠华山脚下的西安翻译学院,在学生食堂里做了一名普通的学徒工。当时做学徒,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0元,可是屈培培没觉得少,他说:“又能学到手艺,还能领工钱,挺好!”就是这一段学徒生涯,他接触到了主副食各项工作内容和烹饪技术,这是他步入厨师这一职业的起点。

2006年,屈培培来到西工大长安校区北一餐厅,在副食组做了一名普通的炊事员。从此,便开始了他在西工大饮食服务公司的工作生涯。

在随后的工作中,他从普通的炊事员到副食班长,从副食班长再到餐厅厨师长,每天早上五六点上班开始卖早餐,直到晚上七八点结束一天的工作。在他的餐厅,早餐的口碑是最好的,以前其他餐厅每天的早餐收入只有二三百元,而他的餐厅每天能达到一千多元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大家都是边干边学,没有谁的水平是多么的高,要想尽各种办法做的更好!”

为了钻研技术,提高自身业务水平,屈培培可谓是“走到哪、看到哪、学到哪”。他常看电视里的美食大赛,从电视节目里学习各种美食品种和烹饪技巧;他跟朋友出去吃饭,看到饭店里好的品种就特别留意,回来在餐厅试着做、试着卖。处处留心皆学问,屈培培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就凭着一种对厨艺的热爱,处处学习,处处积累经验,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总是在一步步提高。

在平时的工作中,为了了解学生对饭菜的口味需求,他细心地观察每个菜品的受欢迎程度,如果一个菜一天卖不好、两天卖不好,那就可以断定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这个口味,他就马上做出改变。比如一道“红烧鱼尾”,他曾经做出了七八种不同的口味,然后观察哪种口味卖的好,实在卖的不好的就不卖,尽量使每个品种都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。

20114月,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,屈培培和其他一些骨干员工一起,到浙江的兄弟院校食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,这一次经历对他而言,感慨很多,收获也很多。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件事情,其中一件事,是关于浙工大的炒锅,他说:人家后厨的炒锅比我们的大,一次还要炒满满一筐的菜,刚开始,他根本就掂不动,于是,他就常与对方厨师聊天、学习、交流,从中学到了如何用巧劲,后来就完全适应了;还有一件事,是人家的“西红柿炒鸡蛋”,他说,我们的这道菜,炒出来的西红柿差不多已经成汤汤水水的了,可是人家浙工大的这道菜,炒之前菜是什么样,出锅后还是什么样,说明人家的菜品比较注重营养和蔬菜的原味,所以口味清淡而鲜美,相比之下,我们餐厅的菜品,口味就有些偏重了,对于一些南方学生而言,可能就吃不惯了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学习归来后,餐厅里专门增加了“南方菜窗口”,最大程度地满足南北方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。

除了钻研技术,屈培培还很注重品种的创新。由于所有的大专院校餐厅原材料都差不多,他就想办法在刀工上钻研创新,切片、切丝、切块、雕花……能想到的各种烹饪刀法几乎全用到了菜品里,不断为广大师生顾客带来新鲜的就餐体验。

这样的工作内容和状态,在屈培培眼里是再普通不过的,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事情,为他和他的餐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:从2007年起,他所带领的风味小吃城副食组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“优秀班组”;2009年,他所在的餐厅被评为“先进集体”;2011年至2013年,他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年度“先进个人”;在2013年公司的烹饪技术大比武中,他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;同年5月份,他代表公司参加了“工信部”烹饪技术比赛并获得了银奖……

在关注荣誉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关注这样一些细节:当别人过年过节休假回家的时候,屈培培照常在餐厅里值班、工作,他说:每年的年三十,他基本上都在餐厅里忙,因为要给那些留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准备年夜饭、蒸碗子。其实比起这些,屈培培更愿意聊他的工作,说起工作上的事情,他挺骄傲,因为他的餐厅为许许多多的人服务过,让许许多多的人都感到满意,这就是他的骄傲。

就是这样一位已经当了14年厨师的小伙子,年轻的还有些腼腆和羞涩,却像那些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厨师一样,对厨师这一职业如此热爱,如此执着。(饮食服务公司 撰稿人:蔺阳,审稿人:姜文晖)